7月14日,全国总工会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,张掖工会一案例入选。
一、案例概述
张掖市总工会以“整合资源、协同联动”为突破口,统筹市、县区、乡镇三级工会力量,构建“上下联动、横向交叉”的立体化审计网络,推动不同层级工会在审计项目中协同作战,形成监督合力,实现工会经审工作标准化、体系化。
二、针对问题
层级分割导致监督盲区:市、县区、乡镇三级工会经审工作各自为战,审计覆盖不全,基层工会存在“管不到”“管不好”问题。
标准缺失引发执行混乱:审计内容不统一、流程不规范,基层工会经费管理漏洞频发,缺乏全流程约束机制。
专业能力制约监督质效:经审干部财务、审计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,实战经验欠缺,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。
监督乏力导致整改不力:审计结果运用不足,问题整改责任不清、跟踪不到位,同类问题反复发生。
三、主要做法
(一)打破层级壁垒,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机制。
划分三级架构:将工会经审监督体系划分为市级、县区级、乡镇级三级架构。其中,市级工会负责对市总工会、县区工会及大企业工会开展审计;县区级工会对乡镇(街道、工业园区)工会审计;乡镇(街道、工业园区)工会则下沉至基层工会审计。
整合资源力量:整合市、县区、乡镇工会骨干力量,联合开展全市专项审计与监督检查。通过构建“市级—县区级—乡镇级”三级联动的立体化审计模式,形成“上下联动、横向交叉”的监督新格局,有效提升了工会经审监督覆盖广度与执行深度。
(二)完善标准体系,规范审计全流程管理。
全面覆盖审计内容:制定《张掖市工会审计操作指南》,全面覆盖工会经费预算编制、收支管理、资产管理、物品采购、专项资金使用、内控制度执行、政策落实等10大关键领域。
优化流程设计:构建“方案制定—实地审计—问题反馈—监督整改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通过“组合拳”,实现基层工会审计范围、内容、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,有效防范工会经费管理漏洞。
(三)锻造专业队伍,提升监督执纪效能。
打造专业化队伍:以打造专业化经审队伍为抓手,吸纳财务、审计、法律等领域专业人员和基层工会业务骨干,建立了80人的审计人才库,定期开展“理论+实操”培训,全方位锤炼审计人员查问题、析根源、解难题的能力。
建立结对机制:建立“老带新”结对机制,推动新老审计人员共同提高,有效提升审计队伍专业素养和实战经验。
(四)织密监督网络,强化审计结果转化运用。
建立分类台账: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,建立“红黄蓝”三色台账,按风险等级分类管理。其中,红色为重大问题,由市级工会挂牌督办整改;黄色为一般问题,由县区级工会跟踪落实;蓝色为轻微问题,交由基层工会限期整改。通过召开整改通报和推进会、工作约谈等方式,动态跟踪整改进度。
纳入评价体系:将审计结果深度融入工作实绩评价体系,与评优评先、经费补助紧密挂钩,激发各级工会整改积极性,有力推动审计问题清仓见底、整改销号,提升经审监督效能。
四、经验启示
优化资源整合有助于提升审计质效。通过整合组织资源、项目资源、技术资源和成果资源,实现审计力量的优化配置、审计项目的统筹实施、审计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,有效提升了审计质效。
强化协同联动有助于凝聚监督监管合力。加强与纪检监察、财政、审计、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,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拓展协同联动的领域和范围,有效实现信息共享、优势互补,形成监督合力。
深化整改落实有助于释放经审监督效能。构建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,压实整改主体责任,加强跟踪督促检查,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得到有效整改。
管理:
张掖市总工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