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阅读

基层动态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基层动态

【县级工会加强年】临泽县5名“能工巧匠”被评定为甘肃省乡村工匠

发布日期:2023-11-15 23:00来源:作者:张掖市总工会

近日,甘肃省乡村振兴局、省教育厅等8部门联合发文,公布2023年甘肃省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名师名单,首届张掖市十大能工巧匠(提名奖)陈小霞荣获乡村工匠名师称号!“金张掖能工巧匠”鲁忠周、陈会平、临泽县“枣乡十大能工巧匠”公德、宋有彪4名同志荣获甘肃省乡村工匠称号。


陈小霞:张掖市劳动模范、

首届张掖市十大能工巧匠(提名奖)

    陈小霞,女,1976年1月出生,中共党员,临泽县万里青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临泽县成君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甘肃枣乡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被评为“张掖市劳动模范、首届张掖市十大能工巧匠(提名奖)、县管拔尖人才她自幼喜欢绘画、刺绣,长期致力于独具临泽地域特色的编织、刺绣、丝带绣、布贴画等手工工艺品制作。多年来,在新产品研发上不断追求创新,将临泽的地域文化、山水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,先后研发出七彩丹霞系列、西游文化系列、枣乡文化系列等产品,广销全国各地。2020年10月“黑河边的柳编艺术”荣获甘肃省妇联首届手工创意创新网络大赛银奖;2021年3月“丹霞挂毯”被张掖市妇联评为创意设计大赛金奖。

鲁忠周:第二届金张掖能工巧匠

 鲁忠周,男,汉族,1955年3月出生,临泽县蓼泉镇双泉村人。自幼继承家传民间手艺临泽泥塑,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泥塑艺术风格,2018年荣获“第二届金张掖能工巧匠”称号。他的作品主要是弘扬传承国学文化、河西本土文化、西路军悲壮的战斗历程、蒙元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。从97年至今成立鲁忠周艺术工作室,为河西走廊、新疆、内蒙等丝绸之路沿线学校、机关、博物馆等地创作了大型室外雕塑50余件,室内微缩场景2500余件,其中为内蒙额济纳旗博物馆创作的反映航天精神的大型泥塑场景《大搬迁》于2021年荣登中央电视台《探索与发现》栏目播出,反映蒙元文化的微缩场景《放歌那达慕》、反映河西宝卷非遗文化中的《仙姑宝卷》、反映爱国主义禁毒文化系列作品《虎门销烟》《东归英雄》以及撰写的论文《东归爱国主义文化之探究》荣获国家级一等奖。

陈会平:张掖市第三届“金张掖能工巧匠”

陈会平,男,汉族,甘肃临泽人,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,一个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——面塑痴迷半生的手工艺人,先后被评为第三届“金张掖能工巧匠”、省级非遗传承人。


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2011年4月,面塑作品《扶残助残》荣获张掖市“首届残疾人书法绘画艺术展”工艺类一等奖。2017年8月,面塑作品《锦上添花》荣获张掖市手工编织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;2018年“面塑”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;陈会平还多次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,为学生进行课后服务指导,讲解面塑制作技艺,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“非遗文化”的魅力。

公德:临泽县首届“枣乡十大能工巧匠”

    公德男,汉族,甘肃临泽县人。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,从事雕刻加工行业。2018年注册成立甘肃玉晶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,至今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2020年荣获临泽县首届“枣乡十大能工巧匠”称号。2011年7月,获得辽宁石油大学第二届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;2011年10月,获得全国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辽宁赛区团队一等奖;2021年12月,被临泽县职教中心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校外兼职教师;2023年3月,实用新型专利《一种木雕固定夹具》和《一种木雕物件打磨抛光机》被评为张掖市“五小”优秀成果。

宋有彪:临泽县首届“枣乡十大能工巧匠”

    宋有彪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甘肃临泽人,2020年荣获临泽县首届“枣乡十大能工巧匠”、副高级工艺美术师。宋有彪刻制的匾额均为纯手工精雕细刻,刀法与众不同,笔法融入刀法,刀传笔韵,充分表现出书法的轻重、虚实、转折、提按笔等先后顺序特点,经过多道工序完成后悬于楼阁厅堂、古建筑与商业门头、名胜古迹、私家斋房等其他建筑门面,传统庄重、永不过时,可传承百年之久。如今的他依托自己的书面、木刻爱好创办了文化传媒公司——宋有彪雕刻工作室。如今牌匾木刻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尽管时代在变,他作为手艺人的初心没有变,无论工业如何发展,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变。  

    2022年8月《祁连山色》入展“陇上瀚墨.多彩白银-甘肃省第七届十四市(州)美术作品联展”;2022年8月《幸福的阿妈》入展“‘忠诚向党’全省政法系统喜迎党的二十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”。


管理:   张掖市总工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