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2点,刚送完餐从居民楼下来的外卖骑手小马裹着荧光黄马甲,在37°的高温里打开手机地图,搜索着附近的工会驿站......这是他跑单3年形成的习惯,中午送餐高峰结束,来到驿站休息、喝水、吃饭、给手机充电......从最初的“不敢生病、不敢休息”,到现在“累了有地方歇、难了有人帮”,小马说:“工会像个‘隐形战友’,把我们这些‘流动的人’串成了‘有温度的家’。”
在张掖市甘州区,像小马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(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等群体)已超3千人。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,用汗水连接着万家灯火,却也曾因“无固定单位、无稳定工时、无完善保障”陷入权益困境。近年来,甘州区总工会以“破题者”的姿态,用创新服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重新定义“职业归属感”,让“流动的身影”有了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从“无处歇”到“随时歇”:驿站里的“城市温度”。小马的“习惯”,源于甘州区总工会打造的“15分钟服务圈”。近年来,工会联合社区、商圈,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的居民楼、学校、市场周边,建成33个工会驿站。这些有限的小空间里,藏着“大民生”:免费饮水、热饭、充电,配备电风扇、微波炉、急救箱,冬天有暖气驱寒,夏天有冰桶降温。“以前跑单,渴了喝自来水,累了蹲马路牙子。现在驿站成了‘第二个家’,连我妈都知道,我中午肯定在这儿歇脚。”小马指着驿站墙上的“留言板”,上面贴满便签:“感谢工会送的防晒袖套!”“驿站的绿豆汤比家里煮的还甜!”
从“没人管”到“有人疼”:权益保障的“精准滴灌”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痛点,工会“门清”。甘州区总工会联合人社、法院,将“法院+工会+人社”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与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有机结合,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诉(裁)调对接工作室职能,着力打造“一站式”维权服务平台。“以前觉得‘平台大、我们小’,现在工会让我们知道:劳动者的权益,再小也值得被重视。”小马翻出手机里的“工会权益手册”,上面记着他这一年解决的问题——从“新就业形态综合互助保障”到“子女暑期托管报名”,每一条都标注着“已解决”。
从“权益守护者”到“成长引路人”,再到“情感贴心人”,甘州区总工会的实践证明:工会不仅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“靠山”,更是他们融入城市、实现价值的“桥梁”。正如小马所说:“以前跑单是为了生计,现在跑单是因为这里有温度——工会让我们知道,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被看见,每一份努力都在通往更美好的未来。
管理:
张掖市总工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