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工身边无小事,点滴细节见真情!近日,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“暖心工程”实施方案正式印发。方案在充分调研、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,以六大行动、21项暖心举措精准回应职工需求,全力托起职工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沉一线、听真音,精准把脉职工实际需求
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“暖心工程”启动前,一场实打实的调研活动率先在全中心展开。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带头、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全员参与,组成多个调研组深入基层段站和养护一线,采取实地看、现场听、集中谈、个别问等方式,广泛收集职工在政策执行、养护生产、人事劳资、“双化”建设、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。
“新入职人员对职称评审、晋升等方面的政策了解少,建议加大政策宣讲力度”“个别车机设备老旧易损坏,修理成本高,建议报废并增配自卸车、路面灌缝机等设备”“年轻人的归属感不强,要加强一线年轻职工思想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,给年轻人提供更多学习、交流的平台和机会”“先进典型选树力度不大,挖掘和培养机制还不成熟”……这些来自一线职工最真实的声音,被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。
调研贵在下足“真”功夫,重在施策“解”难题。调研结束后,各调研组对职工反映的81条意见建议全面分类整理。随后,中心相继召开3次专题会议,对意见建议逐条分析、辩证采纳,最终形成10大类工作台账,为“暖心工程”方案制定打牢基础,确保每一项暖心举措都能精准对接职工需求。
融进去、破难题,21条举措回应职工关切
“暖心工程”绝不是停在“纸上的温暖”,而是实打实的行动回应。
了解到部分职工对与自身工作、生活相关的政策内容不清楚、理解不透彻,希望相关科室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业务指导、矛盾调解,方案中有的放矢地推出了“大宣讲大走访大排查”行动,将组建宣讲小组开展政策精准宣讲、定期走访排查纾困解难、为职工开通线上“法制宣传栏”打造“不打烊”的学习平台等举措纳入其中。
聚焦座谈时普遍反映的心理压力大、年轻职工行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,“职工关爱”行动从思想引领、心理服务、生活关怀三方面发力,以常态学、交心谈、模范讲等活动强化思想引导,通过聘请顾问、举办讲座、建设心灵驿站等守护职工心理健康,依托“五必访”“送温暖”及餐食提质等措施,构建全方位关爱体系。
针对机关人员反映的内业资料繁杂、工作群过多、本领恐慌等问题,“减负优管体能”行动坚持“减负+赋能”双管齐下、对症施治。减负松绑方面,进一步压减文件、会议、督查、考核,清理整合各类工作群,纠治过度留痕问题,推动考核评价从“看资料”向“重实绩”转变;提质赋能方面,持续搭建“六大课堂”学习平台,深化“导师带徒”,开展技能比武和岗位练兵,实施“青锐赋能”工程,选派年轻干部到养护工程项目、交通科研院所等处实践锻炼,健全激励保护机制,让干部职工轻装上阵、赋能成长。
盯到底、保落实,闭环管理绘就幸福底色
“暖心工程”是一场从职工中来,到职工中去的闭环实践,它起源于职工的所需所盼,最终将见效于职工的所感所受。
任务到人,让难事有人办。中心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“暖心工程”领导小组,构建“党委统筹、工会协调、科室牵头、支部落实”的四级责任体系。各科室主动认领任务,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。各党支部扛起落实责任,及时发现、反馈和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,上下联动确保事事有人管、件件能落实。
全员参与,让职工评成效。将“暖心工程”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,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,通过集中座谈、问卷调查、实地走访等方式,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建议,全面评估实施效果,并根据反馈、考核情况持续优化和完善暖心举措,真正将职工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。
巩固成效,让幸福更持久。开展动态优化和定期“回头看”,认真总结提炼“暖心工程”推进过程中的成熟做法和有效经验,将经过实践检验、职工普遍认可的服务模式和务实举措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,把广受好评的暖心措施融入职工日常管理,让职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归属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心暖,业才能更暖。“暖心工程”托起的是职工“稳稳的幸福”,凝聚的是张掖公路人同心向前、合力攻坚的深厚底气。下一步,中心将继续以职工心为心,以“暖心工程”为纽带,努力营造关爱职工、服务发展的良好生态,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暖心”动力。
管理:
张掖市总工会